風電發展面臨“換擋” 從高增長步入穩增長階段
風電發展面臨“換擋” 從高增長步入穩增長階段
發布日期:2018-09-12 18:56:04 瀏覽次數:264
根據全球風能理事會最新發布的數據,截至 2015 年底,中國風電累計裝機容量達到 145.1 吉瓦,超過了歐盟的 141.6 吉瓦。這顯然受益于 2015 年中國新增裝機超過 3000 萬千瓦的高速度。然而,在經歷去年強勁增長后,預計今年新增裝機量將迎來明顯回落已成為業內共識。
風電發展面臨 “ 換擋 ” 從高增長階段步入穩增長階段
“ 增速趨緩對設備供應商來說可能會影響其短期利潤,但對整個風電行業來說并非全是壞事。風電產業需要適時放慢一下腳步,審視自身存在的問題,才能更好前行。 ” 一位業內人士向記者表示。
裝機或理性回落
根據國家能源局的數據, 2015 年風電新增裝機容量 3297 萬千瓦,新增裝機容量再創歷史新高,累計并網裝機容量達到 1.29 億千瓦,占全部發電裝機容量的 8.6% 。 2015 年,風電發電量 1863 億千瓦時,占全部發電量的 3.3% 。
全球風能理事會稱,受到中國的風電新增裝機的驅動,全球風電產業 2015 年新增裝機 63013 兆瓦 , 實現了 22% 的年度市場增長率。
全球風能理事會秘書長 Steve Sawyer 表示,風電正在價格、表現和可靠性上更具競爭力。新機型的出現已經使得風電具備能源市場競爭力的地區數量在急劇增加。
然而,相比去年的高增長,業內普遍預計今年新增裝機將明顯回落。光大證券分析師殷磊預計, 2016 年風電新增裝機將同比下降 12% 。而根據招商證券的分析報告, 2016 年和 2017 年風電新增裝機將分別回落到 27 吉瓦和 25 吉瓦 , 相對于 2015 年分別下滑 11.5% 和 16.7% 。
與此同時,風電產業還要應對補貼退坡、棄風頑疾越演越烈、風電造價降幅放緩等更加復雜的新形勢。
不過,諸多受訪人士向記者表示,對于今年可能出現的新增裝機量回落不必焦慮。
“ 根據各家機構的預測,回落幅度大概在 10% 左右,退一步講,即使按照 20% 的回落幅度推算, 2016 年的新增裝機也能達到 2000 萬千瓦,這個絕對值并不小。相比之下,美國 2015 年風電新增裝機只有 8.6 吉瓦,德國 2015 年風電新增裝機只達到 6 吉瓦。 ” 一位風電分析師告訴記者。
“ 更重要的是,相比 2012 年的那場風電產業寒冬,今年,不會出現全行業虧損、棄風率劇增、企業突圍乏力等狀況。因此,今年的預計新增裝機回落應看作理性回歸。 ” 一位風電設備企業負責人告訴記者。
而作為主管部門,國家能源局新能源司的相關人士也在多個公開場合強調,今年風電產業的重點是放在解決棄風率問題 , 落實保障風電等可再生能源優先全額收購方面,而非放在增加產能上。
三大問題待解
一位風電運營企業負責人向記者表示,他認為當前風電產業面臨三大問題:一是風電發電量占全部發電量的比例仍然較低,不足 4%; 二是棄風狀況沒有得到有效遏制 ; 三是風電產業內部結構不合理,過分依賴 “ 三北 ” 大基地,分散式風電和海上風電仍然弱小。
在該負責人看來,在高速增長時期,大家考慮的都是怎么上產能,而在一個穩定增速的時期,風電產業可以騰出更多空間來解決產業自身存在的問題。 “ 從我們企業自身來講,今年的主要任務也是優化已經投運的風電場,保障這些風場的綜合效益得到提升,風電資產能夠實現增值。 ”
“ 相比風電強國,我國的風電發電量占比的確太低。 2014 年,丹麥風電發電量已經占其發電總量的 39.1% 。 2015 年占到了 42.1% ,丹麥計劃 2020 年風電發電量占總發電量的 50% 。國內的風電裝機在電源裝機總量中的占比逐年提升,但是發電量占比卻沒有同步提升。而風電作為清潔能源,其對節能減排的貢獻是靠最終的發電量來實現的。 ” 上述風電分析師表示。
實際上,這一狀況與風電利用率低密切相關。數據顯示, 2015 年,全國風電平均利用小時數 1728 小時,同比下降 172 小時,全年棄風電量 339 億千瓦時,平均棄風率 15% ,同比增加 7 個百分點。其中僅內蒙古,棄風電量就達到 91 億千瓦時。
有業內人士估計, 339 億千瓦時棄風電量帶來的直接經濟損失將超過 160 億元。全年的棄風損失幾乎可抵消 2015 年全年新增裝機的社會經濟效益。 “ 這使得我們去年超過 3000 萬千瓦的新增裝機降低了不少成色。 ”
業內比較一致的觀點是,除了技術問題外,棄風限電,本質上更是利益分配問題。
“ 雖然國家出臺了一系列政策推動風電等可再生能源優先調度和全額收購,但是,風電與傳統能源的利益博弈短期內難以根本解決。因為,推動風電向東中部和南部限電問題不突出的區域發展才是更務實和見效快的辦法。 ” 上述風電運營企業負責人認為。
下一發力點:東中部和海上
從全國范圍來看,區域性過剩和發展不平衡的矛盾同樣困擾著風電的持續健康發展。因此,風電產業自身也存在如何調結構和優化的問題。
據了解,目前,東中部和南方地區風電并網裝機容量約占風電總裝機容量的 20% ,但這些地區風電建設仍然滯后。
針對東中部分散式風電開發,安徽某風電場相關負責人表示,首先要推動技術進步,支持設備企業研發適應東中部和南方地區資源特點的風電設備和運行管理技術。二是要推動開發企業更加重視前期工作,做好風能資源評價和土地利用的協調工作。三是要吸收 “ 三北 ” 大風電基地開發過程中的經驗教訓,積極完善風電開發建設的技術標準,更加重視水土保持、植被恢復和環境保護等工作,避免風電開發對當地環境造成不利影響。
就目前的統計數據來看,我國可利用的低風速資源面積約占全國風能資源區的 68% ,發展潛力很大。
殷磊認為,由于 1-3 類風區搶裝完畢, 2016 年運營商新增裝機更多將集中于南方非限電區域,這將有助于緩解總體限電比例。
有業內人士表示,幾年前開發低風速地區資源或許還面臨技術難度大、效率不高等問題,但隨著低風速風機和相關配套技術的成熟,低風速資源開發越來越具經濟性。
此外,整個 “ 十二五 ” 時期都比較疲軟的海上風電也被看作下一個爆發點。雖然 “ 十二五 ” 期間海上風電僅完成規劃目標的 10% 左右,但根據《全國海上風電開發建設方案 (2014—2016) 》, 44 個海上風電項目被列入建設方案,總容量超過 1000 萬千瓦,甚至還提出了 2020 年建成 3000 萬千瓦的海上風電發展目標。
伴隨經濟性提升,低風速風區已進入爆發前夜,而海上風電離爆發的 “ 風口 ” 也越來越近。